English

走出水困境

1999-02-0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北鹰 我有话说

我们面临着缺水与多水的两难境地:一方面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一方面,一些地方又水多成灾。水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水利部副部长周文智说,在400多座缺水的城市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许多缺水城市的消防设施无法正常使用。因为缺水,全国工业产值平均每年减少2000多亿元。

周文智说,在我国各种自然灾害中,旱灾对我国农业产量影响最大,干旱缺水已成为我国农业稳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近年每年受旱面积都在5亿亩以上,大大影响了粮食产量。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赵广发说,干旱缺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上海、天津、西安等不少地方因缺水不得不大量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海水入浸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北京市超采地下水面积占其平原区面积的40%,形成1000多平方公里的漏斗状地面沉降。华北平原一些严重缺水地区,长期用深层高氟地下水,使氟骨病蔓延。

周文智说,我们在缺水的同时,又在怕水,怕水多成灾。我国降水的特点就是时空不均,短时间过量降水就是灾难。所以,我国又是洪涝灾害频繁的国家。长江、黄河等我国七大江河是有名的多灾多难的河流。

水土流失与水污染也是水问题中比较突出的重点。据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焦居仁说,现在,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国家为治理每年投入1.2亿元,各级地方政府投入2亿多元,每年仅能治理3万多平方公里。一些地区治理速度还赶不上水土流失速度。水土流失已经成为严重社会公害,形势非常严峻,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后果不堪设想。目前,全国日排放废污水已经超过1亿吨,其中80%以上未经任何处理,便直接排入水域,污染严重。那么如何治水?水利部农水司司长陈雷说,预计到2000年,我国城市年缺水量将猛增到180多亿立方米,农业缺水增加到600亿立方米。要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到2000年我国粮食总产1万亿公斤的目标,我们就要新增供水600—800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要依靠开源和节流。因建设新的水源工程受水资源、财力和工期的制约,无法解决新增供水问题。因此,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唯一办法就是节水,这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现在,我国有农田灌溉面积7.5亿亩,年灌溉用水量约4000多亿立方米,但有效利用率很低,渠道灌溉利用率只有30%到40%。世界发达国家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是70%—80%。如果我们把水的有效利用率提高10%,每年可节水400多亿立方米。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已从1980年的20%提高到现在的30%左右,有的城市已达到70%。但我国城市水的重复利用率还是较发达国家低许多,一些重要产品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要加强全社会的水资源危机感,要让全社会形成节水共识。

其次是调水。水利部建管司司长刘松深说,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就必须进行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结束了天津人民喝咸水的历史。“南水北调”是一个十分大胆而又现实的设想。我国南北方降水量相差十分悬殊,南方水量充沛,而缺水的华北地区地矿资源丰富,工业产值占全国的1/4,农业地位也很重要。所以,从长江流域向北方调水是顺理成章之举。并且,南水北调工程可以根据我国各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家财力的可能分期开发,这一工程实施后,工程沿线的工农业生产必将如虎添翼。

最近,水利部明确提出,在确保重要城市和重要区域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近年将新增供水能力600—800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万亩,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面积,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万平方公里,全面加强以流域为系统的水资源保护工作。

为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就必须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资体系,国家、地方、集体、个人四个“轮子”一起转,积极建立水利建设专项基金,引进外资,实行股份制,发行水利建设债券;建立科学的、完善的水利资产经营管理体系,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明晰,从而使水利行业逐步建立起良性运行机制;建立合理的水利价格和收费体系;建立完善的水利法制体系,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优质高效的水利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水利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水利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